
有一次,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到一所大學作經濟學講座。結束后,一個女生問了他一個有趣的問題:?“在你們經濟學家眼中,什么東西都是商品、消費品,那愛情是一種什么樣的消費品?”周小川笑答:“在經濟學家眼中,愛情是一種具有互補效用的非耐用消費品,是實現人們幸福感的眾多消費品之一。所謂互補效用,是說某一產品單獨存在,價值不會太高。當另一產品出現時,彼此的價值會同時提升。以筆為例,如果只有筆而沒有紙,沒有人會用筆。有了紙后,筆和紙的價值都提升了。這就是愛情的魅力和價值,我們不要輕易放棄它!”周小川的話音剛落,教室里立即爆發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和快樂的笑聲。
賞析:女生將愛情比著消費品,這本不是很恰當。但周小川用專業的經濟學知識將其解釋得天衣無縫、妙趣橫生,同時能讓人進一步領會愛情的意義——雙方相互促進,相互激勵,從而達到雙方的共同提升;最后,又以“紙”和“筆”的關聯性,暗喻愛情中雙方需要相互依存,才能幸福快樂,提升價值,這個比喻形象具體,非常生動。可以說,周小川寥寥數語,既用經濟學給愛情作了形象有趣的詮釋,同時又讓人理解了一個專業性很強的經濟學概念,真可謂一箭雙雕,但又渾然天成。
(編輯 林開平)